资讯中心NEWS

75岁老人与他的300多面玻璃画

2024-10-04 01:00:4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这面玻璃画画的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关;这面绘制的是雄伟壮观的角山长城;这面挺热闹的画面是钟鼓楼大街,落款是1900年;这面木框看上去沧桑古旧,画的可是晚清时期著名的山海关火车站繁忙的场景……”9月19日,记者来到山海关钟鼓楼大街16号,在收藏爱好者张玉华偌大的玻璃画展厅,整齐排列着从晚清、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题材有山海关长城、车站、建筑、人物风景等画面清晰、品相完整的玻璃画,“每一面画面都承载与记录关城曾经的历史故事。”介绍起这些老玻璃画,喜欢研究山海关历史和地方文化的张玉华两眼放光彩。

  “在玻璃上作画,首先得有玻璃原料,老耀华玻璃厂就在秦皇岛,是玻璃画在咱当地比较盛行的原因,画的选取题材具有浓郁的地方风物与历史文化气息,反映了当时长城沿线风貌。”张玉华收藏的几百面实木老框玻璃画,图案有山海关、九门口、背牛顶、板厂峪等长城和古城大街、条子胡同、车站码头等,题材广泛,画工拙朴、线条清晰、色彩明丽,保存完整,属于秦皇岛土生土长的文化遗存,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银河官方官网

  “老玻璃画承载着关城佳话。从这一幅幅表现地方风物的绘画中,仿佛回放着一幕幕山海关历史文化的唯美画卷。因玻璃属于易碎品,难保存,每一面都较为珍贵。”张玉华感慨道,20世纪50年代以后,玻璃画不再盛行,取而代之的是穿衣镜等新式家具的出现,玻璃画才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从此,见证一段历史的玻璃画成为人们收藏了解地方文史和风物的一个门类。

  “玻璃画在清代中期由西方传入我国,经绘画艺人融入中国美学元素,题材寓意美好、体现我国风物的玻璃画逐渐在宫廷贵族中流行起来,被用作婚寿喜庆或商店开张等场合的贺礼。”张玉华介绍,玻璃画在形制上有挂屏、插屏、围屏、宫灯等,用油彩、水粉、国画等颜料在玻璃上绘制图画,体现装饰效果,是过去条件稍好些的家庭必备家具之一。“由于当时玻璃制造工艺并不发达,成品产量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它的发展,多为有钱人家的生活装饰品。”

  据张玉华介绍,他收藏的这些晚清、民国时期的玻璃画大部分出自山海关一贺姓老铁路工人之手,作品的题材选取有长城、街道、铁路、工厂及关城民俗。

  张玉华告诉记者,喜欢收藏还是从他小时候收藏邮票开始,也是藏品中最全的一个门类。但他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与地方文化相关的东西最值得收藏和研究。

  采访到最后,张玉华深情地说:“我已经70多岁了,只是个暂时的义务看管员,这些东西最终归国家所有,也是最好的归宿。”


本文由:银河国际智能卫浴有限公司提供

搜索